现如今,很多农村居民都跑到城里去买房置业,在当地工作和生活。于是,他们就把户口从农村迁到城里。不过,在户口迁出之后,这些人却又高兴不起来。因为,这些人担心在享受城市的公共服务之时,会失去老家的分地、建房的权利,以后再也回不了村子了。于是,也有不少人不敢把农村户口迁到城市。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初,我国仍有约5.1亿农村户籍人口,其中有1.3亿人常年在城市工作生活,却因担心失去农村权益而没有迁移户口。
而这种"人在城市、户口在农村"的现象,不仅会影响了这类人群更好的融入城市,也制约了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。而在进入到2025年之后,户籍新规已经明确,即使农村户口迁出后,符合条件的人员仍可享有回村分地、建房的权利。而这一新规打消了不少人的顾虑。那么,究竟是哪四类人可以在户口迁出的情况之下,还有回村分地、建房等权利呢?
第一类人:因上学、就业等原因将户口迁出
现在很多农村居民因去城里上学、就业等原因,把户口迁出去的,而他们的父母仍是农村户口。这类人被称为“农村根系未断”的人群。而在父母丧失劳动力,或者去世之后,是可以回村继承或申请宅基地和承包地的。
比如,湖北黄陂的郑斌,在2021年大学毕业之后,户口就迁到武汉。而在2024年郑斌的父亲因脑梗而无法务农。为此,郑斌就回村代父亲耕种承包地。郑斌表示:“虽然平时在武汉上班,但黄陂家里的农田也不能抛荒,有空我会回来照看。”
第二类人:参军入伍的军人
参军入伍的军人无论服役期限长短,即使户口已经迁出,都可以回原籍农村,申请宅基地和承包地。比如,山东的杨亮在军中服役12年后退役了,户口还在部队所在的城市。但是,杨亮在2025年5月返乡时,成功申请到了自家的宅基地,以及承包地。
为此,杨亮表示:“我当兵多年,户口早已经不在村里了,没想到还能回村分地、建房。”而村干部则对杨亮说:“你当兵为国效力,是村里的骄傲,理应享受到建房、分地的政策。
第三类人:户籍迁出未满5年的原村民
有些村民虽然户籍已经迁出,但是时间未满5年,这类人员仍能保留村民应有的待遇,在村集体进行土地和宅基地分配时,也可以享受与常住居民同等的权益。江苏农村的沈毅,在2021年把户口迁到常州,2024年村里进行土地和宅基地的分配,沈毅还是分到了属于自己的宅基地和承包地。为此,沈毅表示:“虽然我的户口迁到城里去了,但我从小在农村长大,能保留这份权益,让我觉得很安心。”
第四类人:户口虽已迁出,但在农村还有住所,且常年居住
在农村地区,有不少人群虽然户口迁到城里去了,但还是常年居住在农村,这类人群可以通过村委会决议获得村民待遇。比如,浙江农村的赵大爷在退休后,就把户口迁到儿子所在的宁波。后来,赵大爷因为过不惯大城市的生活,就选择返回农村老家居住。
虽然,赵大爷户口已经迁到城市去了,但是村里照样给他分了承包地。根据相关数据显示,全国约有1200万人符合这一情况,主要是退休之后的返乡人员和季节性务工者。
以上这四类人员虽然可以回村建房分地,但具体操作中还需满足一些条件:①需要村委会出具证明,确认申请人是该村村民,并说明户口迁出的时间和原因;②回村分地建房,并不是想在那里建都房或圈地都可以,而是要按照村里的规划,统一分地建房。
③承包地的分配通常在村集体进行土地调整时进行,并不是随便可以申请的。④必须要经过村民代表大会的同意,要求回村申请土地的人员获得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,才能获得土地承包的权利。
正中优配-正规股票配资门户网站-免费配资炒股网址-炒股入门与技巧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