招标公告还挂在官网首页,施工队却已收拾器械撤离。国家能源集团位于山东利津和江苏南通的三个光伏项目,总容量352兆瓦,在7月10日突然按下终止键。这并非孤例——港能300兆瓦、中核45兆瓦、南网182兆瓦、烟台中阁60兆瓦……今年已有超25个光伏项目接连终止,总规模惊人。项目终止公告里反复出现的“国家新能源政策影响”字样,像一柄悬在行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。
光伏行业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风暴。今年2月出台的“136号文”像一道分水岭,宣告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6月起全部进入电力市场,电价由市场交易形成,彻底终结了固定上网电价时代。江苏南通10万千瓦户用项目的终止公告直白写道:经重新评估,“无法满足集团公司收益要求”。曾经清晰可见的投资回报率,如今在政策转向和市场波动中变得模糊不清。
央企们的应对策略悄然分化。部分电力巨头暂停光伏开发,转向政策影响更小的风电项目;三峡能源则选择收缩战线,集中资源开发“更具投资价值”的项目。晶科科技高管透露,企业已将重心转向“消纳和电价确定性高”的区域,同时加速组建电力交易团队应对市场变局。央企的谨慎态度背后,是收益模式的重构:过去依靠“度电补贴+标杆电价”的稳定收益模型已成历史,取而代之的是受供需关系、时段电价、消纳能力多重制约的波动市场。
更深的裂痕出现在集中式与分布式项目之间。西北地区的大型地面电站遭遇跨区消纳难题,而分布式光伏虽靠近用户侧,却因并网模式突变屡屡折戟。广州发展5.98兆瓦分布式项目因未赶上5月1日并网截止期而终止,成为政策过渡期牺牲品;港能300兆瓦项目则因招标人与中标人“无法按新政签订合同”无奈废标。行业告别了躺着数钱的日子,不同技术路线、不同区域的项目在政策风向下分化重组。
阵痛中孕育着转型的契机。中能建研究院指出,新政倒逼企业精细研判节点负荷、新能源出力曲线等数据,建立更科学的投资决策模型。头部企业正通过智能运维平台和电力交易能力构筑竞争壁垒,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、海上风电等新模式。正如九州能源董事长张传名所言:“对市场化电价的研判需要再学习、再认识的过程。”当政策潮水退去,留下的将是真正懂得驾驭市场风浪的舵手。光伏行业的蜕变之路虽布满荆棘,却指向更健康的发展方向——告别规模崇拜,重塑价值根基。
#AI热点大赛
正中优配-正规股票配资门户网站-免费配资炒股网址-炒股入门与技巧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