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血常规发现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,难道这是得了血液病?别慌!这个指标偏高,多半是过敏闹的。
“问诊”AI误以为孩子得大病
医院门诊来了一位焦虑的妈妈,她的孩子9天前学马术时突然头晕,查血常规发现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。她自己在网上查了资料,得知过敏、寄生虫感染、血液病等都可能导致这种情况,其中最让她忧心的是孩子会不会得了血液病。
如今,AI的普及让不少患者就诊前会提前“预习”医疗知识。这固然有好处,能让医患沟通更顺畅,但也存在弊端——AI会罗列所有可能的诊断,却缺乏医生基于临床征象的逻辑分析和精准判断,容易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焦虑与恐慌,这位妈妈的担忧便是如此。
经查体发现,孩子鼻甲水肿肥大,咽后壁呈鹅卵石样改变,未见其他异常体征。进一步追问病史,得知孩子近期有鼻涕、鼻塞、鼻痒、眼痒等症状,且近期一直在学马术,不排除秋季花草粉吸入的可能。结合这些情况,我初步判断孩子存在过敏性鼻炎,而这种疾病是可以引起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。最终的验血结果也证实了这一判断。
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别慌
虽然过敏性疾病、寄生虫感染、血液病等都可以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高,但是血液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,因此发现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后先不必慌张。
就诊时应该详细向医生提供个人的既往疾病史、家族过敏情况和目前症状表现等。医生经过仔细的病史询问、细致的体格检查,一般会有个初步诊断和治疗方案,按医嘱用药并按时复查即可。
如果是过敏性疾病、寄生虫感染引起的嗜酸性粒细胞增高,经过积极治疗后血液学指标就会逐步恢复正常。反之,如果经过规范治疗后,血液学指标恢复不明显,或者出现新的指标异常,或出现了其他症状,医生就会疑诊为其他疾病,再进一步完善其他相关化验检查,从而进一步确诊。
应对过敏性鼻炎的四字要诀
躲躲避过敏原。比如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者,在春秋花粉季节应减少外出。
隔外出时佩戴口罩,做好物理隔离措施。
洗可用海盐水清洗鼻子,清除吸入鼻内的致敏物质。
药轻度过敏性鼻炎首选第二代抗组胺药单药治疗,如氯雷他定、西替利嗪等药物;中重度过敏性鼻炎则需第二代抗组胺药与鼻用糖皮质激素(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、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等)联合使用。间歇性或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疗程一般不少于2周,对于持续性或常年性过敏性鼻炎疗程应在4周以上。
文/吴珺(北京大学首钢医院)责任编辑:冯莉(EN015)
正中优配-正规股票配资门户网站-免费配资炒股网址-炒股入门与技巧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